来源时间为:2022-06-30
1977年,年仅12岁的董山峰,带着干粮,从保定市徐水县南孤庄营村第一次走入徐水中学的校门。这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农村孩子,考上清华大学,进入《光明日报》成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后来担任享誉海内外的《博览群书》杂志社的社长、主编,我们可以想见他一定付出了常人无法全面感知的艰辛。如今,面对我们的采访,时年57岁的董山峰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却满是感恩:“如果没有保定这方沃土,没有那些优秀的老师,没有工作中的各位前辈,没有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没有时代大潮的助推,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走出南孤庄营
1965年,董山峰出生在保定市徐水县城正北两公里处一个叫南孤庄营的村庄,他是家中第五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董山峰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如同那个时候很多农村家庭一样,一家7口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我父亲有点‘大男子主义’,经常发脾气,细究原因,主要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艰难,当时村子里也没有今天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吵吵闹闹如家常便饭。不过我父亲对老婆孩子以外的人很友好,而且是一个很讲义气、很重感情的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姑和老姑虽然都在北京,但生活比我们还困难,父亲常常需要和几个叔叔大爷家组织起来,接济大姑老姑两家。有一次大姑家的大表哥看弟弟妹妹们生活也很艰苦,不忍心把舅舅装满粮食的袋子都背走,我父亲眼睛一瞪,扛起粮食二话不说就逼着表哥一起去了火车站。他常说,咱们在老家怎么都好凑合,但不能眼看着外地的姑姑和孩子们吃不上饭。”董山峰回忆道。
虽然物质条件十分匮乏,但南孤庄营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年幼的董山峰的精神世界十分富有。
据徐水县志记载,自北宋年间(公元960年-1127年)便有孤庄营。1961年为便于管理,将该村分为南、中、北三村。
除了历史悠久外,这座小小的村落也走出过多位优秀学人。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世界著名目录学家袁同礼、中国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和中国著名体育学家袁敦礼三兄弟,后世称为“袁氏三杰”。其中袁复礼于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70年后,董山峰也走入了清华园。
对于童年的董山峰来说,家乡的历史人文底蕴显得深奥,他最早的人文启蒙则来自于京剧。
“村里有京剧团,当时现代京剧非常流行,人们大都能唱两句。北京京剧院著名艺术家杨少春、林雅雯、岳惠玲等都曾到村里指导排戏和示范演出。因为有长期艺术熏陶,村里不少条件优秀的青年被选拔到了福建、山西、保定等地的京剧团。我父亲当时已是个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唱得也相当好。”董山峰说,当年随家人参加生产队劳动,印象中脾气不好的父亲推着农家小车唱着现代京剧的反差场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种氛围影响下,董山峰很早就喜欢上了京剧。“他喜欢听收音机,看书的时候听,干活的时候也听,特别着迷,唱得也非常好。”这是董山峰的大姐对弟弟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对于董山峰来说,《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中的经典名段,也成为他最早的“流行记忆”和文学启蒙。“中小学时,很多语文考试中的难题都是靠京剧解决的,比如语文课考反问句式,当时不会,我就凭直觉把京剧《红灯记》里李奶奶反问日本鬼子鸠山的一段念白写上去了,结果还得了满分。”
正是这份爱好和积累,为董山峰开启了从南孤庄营村走向更远地方的一扇门。
1977年,12岁的董山峰凭一副好嗓子,从几百个孩子中脱颖而出,考入了徐水中学文艺班(后改为徐水一中初中部)。
当谈起为何会选择文艺班时,他说:“当时家里孩子多,父母对我们基本属于放养,很多决定都是自己做。去考文艺班也是村里的老师带着许多热爱文艺的孩子一起去;另外是觉得能到县里读书是件光荣的事;此外,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在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他们经常深入农村演出,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孩子们唱歌跳舞。群众心里都认为他们是党和毛主席派来的人,对他们由衷地喜爱和敬重。”
从文艺生到“中考状元”
如果历史的车轮按照当初文艺班的既定轨道行驶下去,董山峰未来可能成为一位文艺工作者。
“当时主要就是学乐理、练习唱,经常唱的是‘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后来听到哪首歌曲,就能大致唱出它的乐谱来。但对语文数学这些基础学科,花的精力很少。”董山峰回忆道。
但随着高考的恢复,中国教育迎来了大变革。1978年文艺班取消,改为了普通班,不再训练文艺特长,开始各项基础学科的规范教学。董山峰和他的同学们虽然一时不太适应,却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位学习上的领路人——班主任张朝芬。
“刚接这个班时,总觉得孩子们的状态不对,显得死气沉沉,他们对学习、对未来没有想法。”现年85岁的张朝芬老师回忆道。
“那种死气沉沉可能源于农村孩子的见识缺乏和少年懵懂,不知道为什么学,学校教什么就学什么。特别幸运我们遇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又赶上了当时欣欣向荣的社会大环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人生之窗。”董山峰回忆道。
为了尽快帮助学生们进入状态,张朝芬开始了她的“特训”。
“初中是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必须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引导。首先要让孩子们树立志向,每周班会我都将社会最新的动态,国家取得的成绩,告诉学生们,为这些孩子埋下了一颗‘通过学习成为一名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的思想种子;其次,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我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听课的效率,下课随机抽查听课效果,还发挥课代表的带头作用,与各科老师做好沟通,董山峰当时就是语文课代表;最后是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卫生评比到体育竞赛都要取得好的成绩,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生活氛围。”谈起自己的教育实践,年过八旬的老人眼神显得格外明亮。
而在董山峰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张朝芬老师每天带领学生跑操的身影。“我本人当时既不懂学习,也不懂事理,但教历史的班主任张老师有特别的办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她从体育入手,每天早晨带着我们先跑操再学习,课间休息也时常跑上两圈。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从开始的叫苦叫累、松松垮垮变成每天盼望跑步时间的到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回忆,那时的跑操不仅让孩子们强健体魄,而且直面挑战、不怕困难、增进团结,特别是把集体主义精神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日后在各个领域都颇有成绩。”这是董山峰今天的感想。
经过短短2个月的“特训”,原本死气沉沉的班可谓洗心革面。而董山峰也在这样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就是在这个阶段,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一等奖。那是徐水一中初中作文竞赛,题目是“难题不难了”,他把这个作文和数学课上刚刚讲到的“三角形的稳定性”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窗户、栅栏甚至猪圈门运用三角形增加稳定性的木条结构来解读数学原理,体现“实践出真知”的主题,受到老师们高度赞赏。
据董山峰回忆,这次获奖其实来之不易。当时像很多孩子一样,董山峰写作文也常常是空喊口号。但语文老师王焕然一直提醒他语言文字要朴实、真诚、言之有物,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题材,还要善于真实地记录和描写生活。从记叙校园篮球比赛的场景开始,经过一两个学期的批评、修改和练习,董山峰的写实水平才有了质的飞跃。而这种朴实、真挚的文风也为董山峰日后从事新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一次英语竞赛中,远远落后的董山峰在跟同学交流时也发现了学习英语的技巧——朗读课文和背单词。“每次英语课下课后,总有几个同学拿着粉笔到黑板上练习背写单词。笔和纸都需要花钱买,但老师们课后留下的粉笔头很多,正好给我们练习。我也逐渐加入其中,与大家互相考问单词。在后来举行的英语竞赛中,我逐渐从没有奖变成三等奖,直到变成一等奖。”董山峰回忆道。
此后,董山峰如同开了窍一样,展现出了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各科成绩稳步增长,从班里的前十名、前五名、前三名,最后稳居第一名。
1981年董山峰参加中考,成为当年徐水县中考成绩第一名。
“董山峰不是班里最聪明的,但却是最认真、专注的。很多人不知道,暑假时他还找到我,借了教室的钥匙,把初中知识和难点又自己梳理一遍。”张朝芬回忆道。
“当时是觉得初中各科目的信息量非常大,正常上课期间有不少都没有弄明白。假期没事,学校也没人,正好可以享受一人独处、安静学习的快乐。”董山峰回忆说,“学习确实是能创造快乐的。我在徐水一中,接受的是相对全面而规范的教育,逐步学会深入各个学科内部感受内容之美、思想之美、学理之美、逻辑之美,喜欢探究不同学科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沉迷学科思考,重视平时积累,不为考试成绩而斤斤计较,不为生活琐事而耿耿于怀,淡定与专注的状态更容易出成绩。此外,在老师和优秀文艺作品的引导下,我和同学们有了未来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识。想到无数先贤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付出和伟大贡献,便不觉得眼下的学习成绩好值得骄傲和沾沾自喜,也很少为当时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而烦恼。”
“徐水一中教会我仰望星空!”
这个问题现在也许答案很清晰,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村人口比重大,学生当中来自农村的很多。对于广大农村学子而言,上师范类中专既不用交学费,毕业还包分配能端上“铁饭碗”;而当时读高中并非都能参加高考,还有一个“预考”制度,如果高中成绩不理想,无法通过预考仍无法考大学。
面对这样的抉择,如同当年报考文艺班一样,董山峰再次自己做了决定。“我只跟家人说了一句话,‘一个人一生中就这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必须试试。’家里没人反对。”董山峰回忆道。
于是,董山峰进入了徐水一中读高中。他的高中生活仍然过得很艰苦。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山峰每天从家里拿些干粮,在学校用搪瓷茶缸打一杯热水,中午吃点干粮喝点水就对付过去了。这个孩子非常有毅力。”现年已经73岁的高中班主任葛承珍回忆道。
但这样的生活在董山峰回忆起来,却并不觉得苦。“当时农村家庭的孩子大都如此,家里有什么主食就带点什么,但记忆中多是粗粮,人在饥饿时只要有的吃就好。另外当时沉迷于对各门学科‘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