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唱欢歌,盛世和谐展新颜。
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刚刚迎来了60年州庆。一个甲子的轮回,预示着延边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也预示着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延边,各族人民群众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奋力拼搏,建设美好家园,手足之情感人至深,民族团结之树常青。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谱写了和谐、发展、繁荣、自强、奋进的乐章……
近年来,吉林省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突出抓好民族政策落实,着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民族领域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是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现今55个少数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6%。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朝鲜族,超过100万人,另外,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人口也不少。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只有1人。吉林省还有1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省民委有关领导告诉记者。
省委、省政府基于多民族边疆省省情,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民族工作,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全省发展大局”,“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振兴,就没有全省的发展振兴;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省的和谐稳定”等重要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落实和推进。
吉林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直35个部门组成。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定期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关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处中俄边境的延边州珲春市春化镇中土门子村,在兴边富民行动中富了起来。去年,国家投入137万元的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资助这个仅有300多人的小村屯发展,珲春市民宗局用这些资金为村民买了160头黄牛,分给各家各户发展特色养殖。凭此一项,村民孟庆成一家就能增收上万元。
胜利二村是浑江区3个朝鲜族聚居村之一。当地民宗局使用国家投入的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对胜利二村灌渠进行了改造。项目完成后,新增灌溉能力600亩,共有95户382人得到了实惠,灌区每亩增收200元。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兴边富民”行动的意义。
为加快边境地区各族群众致富步伐,省民委对兴边富民行动进行整体谋划和部署,把全省10个边境县(市)全部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扶持范围,其中有5个县(市)被确定为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去年,落实国家专项补助和省配套资金7000多万元,吸纳当地各类资金4200多万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192个,有力地改善了边境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吉林省在资金投放上对民族地区实行“双优先”政策。优先把边境民族地区的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项目规划,优先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十一五”期间,民族地区有46个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项目推进计划,总投资达906亿元。特别是东边道铁路、长珲高速公路、大唐珲春发电厂二期扩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
“今年乡里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镇区里路灯经常出故障的问题,所以我们投资28万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6盏。”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党委书记赵江艳自豪地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吉林省投入各类资金10931万元,打造“百村万户”致富工程,实施增收项目210个,直接受益群众达11000多户。
今年,金斗乡投资和利用上级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自2009年以来,金斗乡在富民工程的推动下,推行“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模式,每个村根据实际选择绿化苗木、食用菌、木耳种植业、平地人参等。这“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在吉林省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得以逐步形成。
2011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9亿元,同比平均增长17.5%,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2元。延边州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排位靠前。前郭县在120个自治县综合经济排名中居于首位,并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3项殊荣。这是该县连续6年榜上有名。
“民生”二字最关情,民族地区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在距延边州和龙市区21公里处有一个“金达莱民俗村”。这个仅有1000多人口的小山村,朝鲜族人口占了91%以上。这个村原名龙岩村,2010年7月的那场洪灾,让村民们失去了家园。
洪灾之后,和龙市立即作出决定,投资3000万元为村民异地重建家园。村民们把新家园取名为金达莱村,金达莱正是延边的州花。
金达莱村主要分为特色农业产业区、金达莱庆典广场、假日农场、民俗商业区等。目前,金达莱村有40户农民利用新建的朝鲜族特色民居开展民俗家庭旅馆业务,村民的日子红红火火。
近年来,一场场以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特殊需求,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特殊困难为主题的攻坚战纷纷打响。在民族工作战线,从东部边疆沿线到西部科尔沁草原,从民族聚居地方到农村和城市社区,针对民族地区群众住房难、吃水难、增收难等突出问题,先后投入泥草房改造资金3.85亿元、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3851万元,组织实施了泥草房改造、人畜饮水和产业项目建设等“三项工程”,受益的边境群众达100多万人。
安图县争取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资金3321万元,重点实施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泥草房危房改造工程、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等“三项工程”,对全县47个少数民族村屯进行了房屋改造、公路街道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5年开始,省民委联合省人社厅,在全省实施“民族情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工程”,鼓励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7年来,全省通过扶持95家民贸民品企业发展,解决6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培养创业带头人1000多人,实现创业和就业的人数达到5000余人。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的无公害食用菌种植园区项目,解决300人就业,其中少数民族30人。
如今,民族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98%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广播电视覆盖率超过97%,“新农合”参合率和“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连续5年上调民族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共拨付专项资金50多亿元,边境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
落实好各项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探索“部门主动、社会联动、各方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把落实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权益作为创建活动的着力点,紧紧抓在手上。
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关键。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吉林省本着“同等条件优先使用”的原则,将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前,全省共有少数民族干部19051人,占干部总数的9.16%,高于少数民族所占人口比例。自2008年以来,图们市共有5批85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培训和深造,其中33名已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图们市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到56.8%,少数民族干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吉林省一直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省干部培养选拔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锻炼。近两年,仅延边州就交流少数民族干部117人,占全省交流干部总数的46.2%。坚持每年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省委党校和行政学校、省民族干部学校开设专题班,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干部进行培训。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的实践能力和整体水平。
尊重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至关重要。为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清真饮食习惯,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规,并着力解决清真肉食补贴、回族养老机构、回族公墓用地等少数民族生活习俗方面的特殊困难。
加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动涉及民族方面立法工作。出台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和修订自治条例3部、单行条例16部。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自治条例及各项单行条例、行政法规相配套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少数民族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吉林省延边州已先后制定了43部单行条例和12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和决定,形成了比较完备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法规体系。
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近年来,吉林省一批少数民族艺术精品熠熠生辉。《千年阿里郎》、《铁血女真》等多个民族剧目获全国或部级大奖;《妈妈的酱汤馆》、《圣水湖畔》等反映吉林省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电视剧受到观众喜爱。
2月8日,大型满族新城戏《洪皓》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受到观众欢迎。这部戏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学会“金孔雀”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金奖,以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6月17日,具有浓郁朝鲜族风情的《放歌长白山》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