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丹李卓檬
“张小明一本、邰小翠一本、邰航一本、张小龙二本……”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村口公告栏上,一张已泛黄的高考喜报格外醒目。
“2020年,村里有18名学生考上本科,其中8名学生考上一本。”巫梭村驻村书记杨胜富感叹,村里第一次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大学,喜报泛黄了大家也舍不得撕下来。
泛黄喜报,是见证,更是动力。
巫梭村海拔较高,地理位置偏僻,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村里的学生多数就读台江县民族中学,以前,如果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数据显示,台江县民族中学过去每年辍学学生达百余名,二本上线率仅10%。2008年和2011年,全校只有1人考上一本,是当地人眼中的“差校”,当地90%以上的优质生源外流。
不仅仅是台江县民族中学,可以说,台江县教育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在黔东南州处于低位。
而今,台江县老师和学生们的头都“昂起来”了。据统计,普通教育方面,2020年,台江县高考本科上线率上升到79.3%;近3年,台江县中考录取分数线均在全州前3名。职业教育方面,台江职校连续获得国家级奖项,在校生突破2200人,一次性升学和就业率在98%以上。全县教育实现持续发展。
台江教育之火熊熊燃烧,而点燃这把火的,正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的深入实施。
“山海”携手浇灌“希望之花”。杭州市与黔东南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扎实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杭州市先后选派50名校长、403名教师组成帮扶团队到黔东南州送教、支教;492所学校与黔东南州16个县市805所学校结对,实现从幼儿园到高校、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帆、杭州市基础教研室原党总支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刘诚平等一批批优秀名师“组团”来到黔东南州支教,不断引入杭州市的权力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格管理等高效管理措施,积极助推黔东南州教育事业提质升级,为黔东南州脱贫出列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经过多年探索,“组团式”教育帮扶实现从“参与式”“输血式”扶贫到“植入式”“造血式”的转变。
杭州市滨江区选派到麻江县第一小学挂职副校长马顺红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小学数学马顺红名师工作室”平台,从麻江城乡各个学校招募32名教师加入团队研训,通过开展专题教研和送教下乡等活动,不断提升县城小学和乡村小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使教育帮扶全面辐射。
“要想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激发和培育本地教师的内生动力,老师教学水平提升后,学生成绩才能进步,学校学习氛围也会越来越好。”马顺红说。
目前,马顺红名师工作室已经开展线上研训2次,受益教师68人;线下研训6次,受益学校21所,受益教师385人,受益学生750人,并多次与凯里市第四小学、凯里市碧波小学等学校开展两地教学联谊活动。
在把人才和资源请进来“传经”的同时,又选拔优秀人才送出去“取经”,培养“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教师人才队伍。截至目前,黔东南州选派2960名校长、教师到杭州跟岗培训。
同时,杭黔两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校校合作,开展专业共建和人才合作培养,完善职业教育帮扶机制,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杭州市优质中职学校、技工学校与黔东南州结对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有效促进全州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以来,黔东南州累计输送58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前往杭州就读中职学校或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训,提升就业竞争力。杭州市出台优惠政策,黔东南州学生到杭州就读享受费用全免、报销往返交通费和每月1000元补助。
杭州市挂职干部、黔东南州教育局副局长、台江县副县长司文朋介绍,大山里办教育,像太阳一样珍贵,“组团式”教育帮扶能使优质教育资源迅速集聚,各类优惠政策叠加扶持,使学校内部管理、校园环境、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土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教育助推脱贫效果明显增强,群众对教育的信任度、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