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锻炼,保证预备党员行动上真跟党。在少数民族预备党员中,开展“去极端化承诺”活动,公开承诺本人、家庭成员和亲属不穿戴凸显宗教极端思想的服饰、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收听收看传播非法宣传品、不参加朝觐活动。对政治上摇摆的169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少数民族预备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当好社会治安巡逻员、法规政策宣讲员、民族矛盾“消防员”和维护稳定信息员。在少数民族妇女预备党员中,开展“优秀母亲树起来”和“民族地区妇女富起来”活动,把少数民族妇女预备党员动员起来,积极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举措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泉州市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起步早、发展快、总量大。近年来,全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破解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瓶颈问题,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人员加入了党组织。
推行“区域联培”模式,破解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难以独立开展教育培养的难题。推行“二带十”联培模式,根据地域或行业分布划分工作片区,每个片区由2家党建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结对周边10家规模以下企业和若干行业党组织,建立支部联盟;片区设立联络办公室,选派2名机关干部担任兼职组织员,驻片区统筹各企业共享硬件设施和党务干部等组织资源,联合开展教育培养工作。推行“行业归口”联培模式,针对“小、微、散”企业特点,成立行业党委或联合党支部,统筹抓好发展党员教育培养工作。
试行“心理测试”办法,破解入党动机不易考察的难题。近年来,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制定了党员员工工资津贴上浮一级、优先提拔使用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防止政治不成熟、动机不端正人员进入党员队伍,对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心理测试,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测试的题目和方法由心理学专家进行命题和设计,测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上机答题,20道客观题测试其对于入党的动机陈述和态度倾向;第二步为情景面试,3道判断分析题了解其对党的组织原则、纪律要求和权利义务的认知;第三步由县委组织员、乡镇党委组织委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等组成考察组,根据预定要求和办法,对答题和面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入党动机综合评价并送心理学专家复核。一年来,共有85人参加测试,其中7人被暂缓发展。入党动机“心理测试”,既提高了发展党员审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又倒逼基层党组织更加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培养。
建立“社会关系审查”制度,破解宗族思想影响发展党员质量的难题。针对全市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是从家族式管理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不少员工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全市在严格落实发展党员“测评、公示、预审、票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基础上,实行严格的社会关系审查。规定发展对象预审时必须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关系情况表》,如实汇报与企业主关系情况,连同其他培养考察材料报送乡镇党委和县级党委组织部门预审。每批发展对象中,与企业主有三代以内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关系的一般不得超过半数,否则预审不合格,退回党组织重新研究。通过实行“社会关系审查”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宗族势力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影响,杜绝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家族化”现象。
构建“企业党务干部激励”机制,破解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难题。实行职称评聘制度,规定企业党务干部职称分为5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的工作津贴、离岗津贴以及户口随迁、子女入学等待遇。一年多来,有109名党务干部评聘了职称,落实了待遇,增强了党务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班子建设“双向进入”,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增强党组织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为发展党员工作创造条件。目前,全市有1700多家企业实行“班子双向进入”,比如,恒安集团下属40%的部门负责人是党员,50多名党员进入公司经理和总经理级储备队伍。同时,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由各县(市、区)每年对企业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极大增强了企业党建工作特别是发展党员工作力量。
实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
破解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难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委组织部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总人口507万人。近年来,全州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发展党员“唯亲戚唯家支”、优秀青年入党难等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乡镇组建,开辟农村青年入党新渠道。在全州537个乡镇,由乡镇党委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负责统筹指导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直接发展农村青年人才党员。支部书记一般由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或组织员担任,支部党员由乡镇团委和妇联党员负责人、乡镇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等组成。农村青年可直接向青年人才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增加了入党渠道和机会,激发了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
重点覆盖,把各类农村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对本地农村青年人才进行全面梳理,把各类优秀青年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建立人才库,以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等群体中的优秀青年为重点,定期收集他们的基本情况、职业状况、爱好特长、现实表现等信息,从中确定10余万人列入农村优秀青年人才信息库。明确遴选标准,从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农民中遴选思想好、有能力、能致富、乐奉献、群众认同度高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人选。严格确定培养对象,在村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群团推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会同村党组织,共同研究提出年度重点培养对象,经乡镇党委审定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立体培养,全面提升优秀青年人才能力素质。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帮助培养对象提高政治素质。示范培训,县委组织部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党校培训、择优外训、选派创业导师等方式,每年组织1次重点培养对象示范培训,指导和扶持重点培养对象创业。集中培养,乡镇党委和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组织重点培养对象进行1次集中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讲党课;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与重点培养对象结成帮扶对子,把重点培养对象纳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计划,依托产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等,对重点培养对象每年开展1次实用技术培训。实践锤炼,村党组织有针对性地邀请重点培养对象列席支部组织生活会,有意识安排他们到基层一线实践历练,促进他们思想和行动同步“入党”。
直接发展,确保青年人才党员质量。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初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与各村党组织密切协作,精准发展青年人才党员。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根据重点培养对象现实表现,在征求原籍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比选产生发展对象,采取支部直接考察、委托村党组织考察、到工作单位和务工地点延伸考察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能力素质、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比选确定发展对象。严格程序吸收发展,召开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前,分别在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原籍村、外出务工地对拟发展对象进行公示;邀请发展对象原籍村党组织书记列席支部大会。预备党员转正前,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问卷测评,结果作为能否按期转正的重要依据;转正后,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原籍村党组织。
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党员作用。分类设岗,对在家的青年人才党员,安排他们认领政策法规宣传、致富示范引领等15类党员示范岗,组建“抗灾突击队”等志愿服务队,开展“承诺亮诺践诺”等活动。强化考核,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组织召开1次座谈会,了解青年人才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实绩、群众反映;对党员义务履行不到位、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的,视情况采取提醒谈话、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激励引导,注重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蓄水池”作用,对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及时向乡镇党委推荐,向村“两委”班子输送,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并从中考录一批乡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