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石榴树早已开花,火红的花瓣上印着我的牵挂,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可听见,我站在树下说的那些悄悄话……你们曾说过,花儿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回家啦……”临近暑假,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新集中学“小春笋”留守儿童合唱团用歌声唱出了对在外打工父母的深深思念。
7月,他们中的不少人将像“小候鸟”一般去往父母打工的城市,在陌生的城市里和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我们在合唱团学会了好多的歌,要当面唱给爸爸妈妈听。”“小春笋”们翻开简谱本,自信地告诉笔者。
卧龙镇新集中学是襄城区最偏远的寄宿制学校,2020年前,孩子们的乐理知识几乎为零,“唱歌常常跑调,也不认得简谱”。在校长的支持下,90后音乐老师毛房君在学校里成立了“小春笋”留守儿童合唱团。
孩子们从起初的羞涩到如今的自信,从一张嘴就跑调到音唱得越来越准,合唱团的歌声像一汩汩清泉,滋润了童心,也唱响了田野上的新希望。
“长大后,我要成为他”
新集中学有500多名学生,九成以上为留守儿童。四(2)班的代子辰被同学夸赞是“勇敢”的那一类。“毛老师挑选合唱团成员时,我毛遂自荐。”代子辰笑着告诉笔者。
经过合唱团的训练后,代子辰如今已是团队里的低声部“顶梁柱”,不仅歌唱得越来越好,人也更加自信。“他现在是班上的值日班长,还担任多个学科小组长。”代子辰的同班同学、合唱团成员胡思语向笔者介绍。
“常有人问我们,长大后会不会当歌手、音乐家,这个不确定。但我们都想成为像毛老师那样的老师。”代子辰、胡思语异口同声。
毛房君是广东湛江人,2014年从湖北文理学院音乐系毕业。上初中时,毛房君爱上了唱歌,“音乐老师经常给我开小灶,教我声乐,三年没有收我一分学费”。上高中时,学校只有两台钢琴,毛房君利用午休时间带上馒头到琴房练习,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直到来到襄阳求学。
广东湛江的生活条件较好,毛房君毕业后,家人常劝他回家乡发展,但毛房君和爱人双双选择留在新集中学任教。
通过持续不断的音乐学习,学生们的乐理知识不断积累。去年,在新集中学师生的努力下,参加首次音乐中考就取得了全区综合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两套演出服和四箱桃子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新集中学将“耕读文化”作为办学特色,校园遍植梨树、桃树、枇杷树、苹果树等果树,四季花香不断,枝头常挂硕果。
“去年,桃子成熟了,我们把最大的果子装了4箱,送给了兄弟学校恒大名都小学。”毛房君告诉笔者,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近年来,孩子们歌唱得越来越好,演出机会渐渐多起来。在了解到新集中学有一个“小春笋”留守儿童合唱团,却连一套演出服装都没有时,为支持孩子们学习,2022年,恒大名都小学为合唱团捐赠了两套演出服。
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后,孩子们欢呼雀跃,试穿后都不舍得脱下来,练歌、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一周一般排练3次,合唱团拿手的歌有《想念爸妈》《唱支山歌给党听》《一起向未来》《孤勇者》《书香里的中国》等。”胡思语说,虽然他们的音乐学习环境不能和城里的学校相比,演出服只有两套,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大家学习音乐的劲头,“我们现在越唱越好,我们的歌声一定能为更多人带来快乐。”
“小春笋”放歌在田野上
今年6月,在毛房君的带领下,“小春笋”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第一次走进录音棚,录下了他们的一首歌。
“孩子们录的是《书香里的中国》,虽然都有些紧张,但每个人都唱得很认真。”毛房君笑着说。
新集中学校长张艳云告诉笔者,平时总会听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唱歌,学校日常开展耕读活动时,他们的歌声总会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校内种了一大片竹子,春天的雨后,小春笋总会争先恐后地冒头,向上生长,生生不息。”张艳云希望,“小春笋”留守儿童合唱团能唱出儿时的欢乐,也能唱出对未来的自信。
今年10岁的合唱团成员赵彦菁说,每当她想在外打工的爸爸时,就会在电话里给爸爸唱歌。爸爸总是说,她的歌声能缓解他工作的疲惫。
代子辰的爸爸在武汉打工,妈妈去年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他们时就会唱歌。妈妈在天上听到我的歌声,应该会感到欣慰吧。”代子辰红着眼睛说。
毛房君告诉笔者,合唱团的孩子们有一个小小的愿望,要把最美的歌唱给养老院里的爷爷奶奶,唱给田野里劳作的农民伯伯,唱给工地上忙碌的叔叔阿姨,“我们要连唱100场,用我们的歌声为他们送上祝福!”(唐姗姗、陈霜、欧阳纯朴)
责编:肖璐欣、张隽)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湖北:扛牢“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6月27日至28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十堰市,调研稳增长、文旅产业发展、库区生态保护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省委赋予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使命定位,加快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十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