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近年来,北川始终把教育摆在全县工作大局的优先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新跨越。财政资金三年来累计投入12.99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平均每年为8.6%,获评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区,北川中学成功挺进四川省优质高中序列,七一职中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紧紧围绕“学”这个根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北川坚持落实“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2018年北川中学本科硬上线869人,600分以上优生58人,4人被北大录取,12人被复旦、浙大、人大等名校揽怀,七一职中多次在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斩金夺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鲜明提出了“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这既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育德,立德以明理。旗帜鲜明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禹里镇红军碑林、马槽乡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遗址、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在“红色教育”的奋进诗篇里、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感召下,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禹羌文化、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浓厚民族文化的浸润中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
(二)育智,博学以笃行。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着力激发学生潜能。着力拓展学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知识,注重文理兼修、一专多能。着力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引导学生以广阔的视野和胸襟去观察、认识和看待外部世界,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育体,体德之兼进。持续深化体育中考改革,严格落实“每天体育锻炼至少1小时”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开展好“三大球”“阳光大课间”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体育设备设施,有序推进北川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社区活动场地、公共健身场所等与学校共享。
(四)育美,秀外而慧中。扎实推进“五年行动计划”,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全面开展艺术素质测评,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抓实艺术课堂教育,推进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探索将书法、舞蹈、戏剧等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强化联动协同,扩大美育社会资源供给,组织话剧、歌剧、戏曲等高雅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五)育劳,躬行以自立。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从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用好用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节俭。
紧紧围绕“教”这个关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近年来,北川深入实施“乡村未来教育家工程”“心种子”、名师工作室等,培养副高级职称教师283名,省市级骨干教师达215名,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邓家军等先进典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育和管理力度,落实好教师队伍待遇保障,着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自主造血育才。坚持把严格的制度规定与日常教育督导相结合,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让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巩固完善“党员名师工作室”“未来教育家”等特色师培模式,深入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构建赛、训、研“三合一”平台,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创新机制用才。进一步优化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用人机制,完善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优化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着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强化激励留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工资待遇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重要岗位和艰苦岗位倾斜。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让他们扎根农村,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好。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先保障、科学配备、统筹配置、动态调整教师编制,切实解决结构性缺员及编制不足等问题。
紧紧围绕“改”这个重点,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
近年来,北川全面实施改革引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民族地区村级学前教育计划”,全面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等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100%、96.9%,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6%,“三免一补”每年惠及18000多名学生,“金秋助学”让2540多个家庭“寒门出贵子”,顺利通过国家、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验收。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短板,根本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推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一)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改革,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教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加强中小学管理,统筹安排课后服务,杜绝“课内不讲课外补”。依法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坚决整治煽动“升学恐慌”、放大社会焦虑的炒作现象,让校外培训从“应试”回归育人的正常轨道。
(二)加快构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普惠发展,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确保学位供给和就近入学需要,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深入实施北川15年免费教育,全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严格规范和减少对学校的督查检查、评估评比,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构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好“羌山英才”计划,做好北川籍在外优秀毕业生回引工作,引导优秀人才回报桑梓、建设家乡。推动七一职业中学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利用好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飞行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北川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合作学校的对接力度,聚焦科技前沿和北川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开展合作办学。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kao.ljyz.com.cn 中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