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中考网 > 海原县 > 正文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日期:2023/7/10 13:40:17 浏览: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地带,面积68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42万亩;全县42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38万,贫困人口10.5万,是国家级贫困县。“特殊的县情使几届领导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扶贫解困上。”海原县县长马新民说,“扶贫解困的关键途径是移民。近几年来,海原县实施劳务移民、生态移民、教育移民,探索出移民解困的特色道路。”马新民的话让记者眼前一亮。

教育移民

近几年海原县本着“职教富民、教育移民”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把抓好基础教育、办好职业教育作为富民移民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实施“订单”式省外联合办学,去年全县已有1340名农村青年实现异地上学和异地就业。

海原县农民认定一条:要想脱贫,得读书。因此,抓好基础教育是前提。海原县教育局局长张汉平告诉记者,近几年,海原县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积极调整高中学校布局结构,并实行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立足于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尽管县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每年还支出400万至500万元用于解决困难家庭的高中学生受教育问题。

让当地人走出山沟,办好职业教育是关键。张汉平介绍,首先海原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通过派出去、请进来、走下去的办法,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教程进修培训,建立专业人才进入职校的“绿色通道”,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其次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筹措一定的资金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每年安排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增量的10%和存量的5%用于农民技能培训。第三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认真做好市场调研,选准专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海原职教品牌。第四提高职教毕业生的创造力。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自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除免征营业税以外,还免交登记费、管理费、证照费等各项事业性收费。连续三年,海原县职业教育每年培训1.5万人次,其中农民工转移培训1万人左右,90%的职教毕业生实现异地就业。

“2007年4月全面启动宁鲁中职联合办学,”电话那边传来山东省青州市中专学校校长崔秀光洪亮的声音,“海原县去年年初到山东10多所中职学校进行考察,与多所职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具体采取1+2,即在海原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后两年在山东中职学校继续学习,或者是2+1、1.5+1.5形式,毕业后直接在山东的企业就业。”

张汉平列出一组数字:海原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2000人,50%会落榜;参加中考4000人,60%上高中,也就是说每年全县要有2600名孩子返回农村。去年海原县与山东烟台、青岛、青州18个学校实行“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目前已有1340名学生在域外联合职校毕业实现异地就业。随着这种域外联合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到2012年,海原县每年将有6000名农村孩子实现域外异地就业。

生态移民

将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几年来,海原县励精图治不仅先后实施了近万人的生态移民,且通过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初步实现了“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移民扶贫目标。

海原县民政局副局长金录岐指着地图说:“海原县位于宁夏南部干旱地带,地跨荒漠、干旱、草甸三个自然草原带,这里风大沙多,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58至400mm之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县6.5万人均纯收入低于900元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北部郑旗、关桥、九彩和贾塘等8个乡镇。依靠传统的扶贫方式,不但投入成本大,而且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而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使不具备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目前,海原县已有10000名贫困群众实现了整体搬迁。”说着,海原县发改委丁仁财给记者看了一份统计资料,上面清晰地写着:2006年海原县顺利完成了南华山水源涵养林核心区4个自然村235户1000人整村搬迁至中卫南山台子项目区的工作任务;2007年该县又投资1870万元,开工建设了打麦水县内生态移民项目,建成后可以使656户3603人迁入新居;2008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编制完成了《海原县县内生态移民专项规划》,计划投资1.38亿元,开工建设李旺镇马路坡、高崖乡红古、高湾3个项目区8个移民安置点,拟搬迁5个乡镇1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000户,5000人。

“如何做到贫困群众‘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搞好农民培训是关键环节。”海原县农业与科技局局长王有满说。2006年起,海原县全面启动“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先后建立了18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18个科技书屋和5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单位;按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组建了4个专家组,聘请专家28名,抽调112名农业科技人员组成培训小组。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各地丰富培训手段,按照“四个一”即:一本培训教材、一张培训卡、一张培训光盘和一张明白卡的要求,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培训效果。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工作抓住优势特色产业培训,突出一个“特”字。各地本着“一乡一主题,一村一技术”的原则进行培训,把农民培训与“3211”产业工程结合起来,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培训。在实用技术培训中突出一个“实”字,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注重实用、实效、实惠相结合的原则,把生产过程中实际应用到的、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农民真正能得到实惠的先进的实用技术传播推广给农民。

截至去年底,全县完成优势特色产业带科技培训33571人次,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8426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43人,发放科技资料88426册(本),科普资料152000份,播放VCD光盘364场次,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达554场次。

产业移民

本着“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几年来海原县不仅扩大了劳务输出规模,还通过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水平。

生态环境恶劣,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海原县人大多外出打工。这种自发的、零散的、盲流式的劳务输出,到上世纪90年代初被县委、县政府定位为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起初县里的各类劳务输出,主要局限在宁夏境内。到了2003年,县里提出发展劳务经济,即有目标地对输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和品牌劳务。

为解决劳务输出启动资金问题。自2006年海原县委、县政府提出劳务经济向劳务产业转变,即通过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快速提高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水平。

“我从1998年带50多人外出打工发展到能垫付资金组织1687人劳务输出,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我们这个公司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海原腾飞输出中介服务公司负责人罗永刚说。为了大力培育劳动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海原县本着“先放开再规范”的原则,首先对具有能带出农民工50人以上的能人允许办理经纪人证,并免费协助办理各种登记手续;其次对带出务工人员200人以上的能人,允许成立劳务中介公司,并给予前三年免收税费的优惠政策;第三,每年对先进的经纪人和劳务输出公司给予“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使海原县劳务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海原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丁吉宏说:一方面是劳务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扶持政策很到位,仅仅两年,海原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08年底,全县累计建成72个劳务输出基地,28个劳务输出中介公司,165个行政村共形成近3000名劳务经纪人队伍,去年全县劳务输出达到11万人。

上图:从去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委、区政府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在三营镇南部一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缓坡地带划出了大片土地,按照统一式样建设砖瓦房,将北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2500多位村民迁移到此地。能住上坚固耐用、崭新漂亮的砖瓦房,村民们过去做梦都没想过。

本报记者李明今摄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kao.ljyz.com.cn 中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