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下,沅水之畔,洁白与赭红的学校建筑群与周围环境天人合一。这就是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不断创造辉煌、抒写传奇的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
拾级而上,犹如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高楼林立,绿树掩映,芳草茵茵,让人流连忘返。面对笔者来访,校长杨秀国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地说,学校是全国1000所、湖南省第一批、大湘西地区第一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项目学校,全省职成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先进单位……近年来,泸溪职中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
以前,教师挨家挨户找学生,现在家长纷纷送孩子来校读书学技;以前,学校到处找关系托门路推销毕业生,现在毕业生成为省内外人才市场的香饽饽……一个武陵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兴办的职中,何以赢得如此多的荣誉?何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赢得份额?
创新,激发活力展新姿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期,这是一个以“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民生改善”为发展战略,以“推进五大工程、打造五个泸溪”为发展思路助推泸溪“富民强县”的机遇期。
职中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为时代培育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州、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顺应这一要求,泸溪职中勇立发展潮头,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泸溪实际,创新办学理念,创新投入机制,创新联办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创新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坐标,是学校教育实践价值取向的重要基本理论和精神的核心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形成的基石,也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本理论依靠。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学校经过近30年的实践摸索后,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了“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做优做强”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建设五地”和“创造六个一流”的办学目标,即把学校建设成企业的摇篮地、经济的新兴地、建设的实验地、产业的发祥地、文化的传承地,达到办学条件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办学效益一流、师生成就感一流、师生幸福感一流、师生归属感一流,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同时,还提出了“三深入、五认真”的教学管理方法,即深入教室查看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寝室、食堂查看学生生活情况,深入操场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做到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实习指导五认真。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近年来,在理念创新的指导下,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德育与技能并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创新投入机制。泸溪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较为吃紧。但是,县委、县政府巧妙借力破解了资金瓶颈,建立和完善了“上争项目、本级投入、部门分担、学校自筹、校企共建”的多元化经费投资保障机制,确保了职教经费足额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安排的职业教育资金对泸溪的投入。将职业教育政策性口子经费和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按总人口人平1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在安排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和职业学校建设经费。
创新联办模式。近年来,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在企业中安排适当数量的实习与就业计划,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平台。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相关专业,建立联合培训中心,建立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等,调动企业、行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培养与就业机制。
提质,强化内涵树品牌
1983年8月,为大力发展农业,繁荣农村,泸溪县委、县政府决策层将设在合水镇的县立第四中学改为泸溪县农业职业中学。后来,更名为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搬至武溪唐家排处,再后来随新县城迁至沅水之滨的香炉山下。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近年来,学校以提质升级为目标,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狠抓基础建设,打造一流办学环境。建成职教名校,要以一流的教学设施作后盾,而教学设施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从老城搬迁过来时,学校全部家当打包装车后,小卡车车厢还没装满!”现任的教导主任刘勇如是说。1994年8月,他大学毕业因爱好技术而被分配到职中教书。“刚搬到这里时,只有一栋楼,办公、教学、住宿都在一起,简易工棚里砌3口水泥砖架起的锅灶就是食堂。进校是一条弯曲、坎坷的毛坯爬山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啊。”在指点四周山山水水的同时,校长杨秀国讲述着学校不平凡的历史。
2006年以来,学校得到省、州、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了1086万元的资金,新建了5800平方米的教学楼,1400平方米的实训楼,4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1600平方米的实训工场及运动场、学生食堂。投入资金1300万元,为计算机专业配置了功能齐全的高标准专业技能实训室(操作室)12间,实现了湖南省中职学校专业学生一人一机的首例;配置了五大仿真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数字化语言学习室、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实训室,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传媒大学章臻教授来校考察后不无赞叹,泸溪职中计算机专业教室是省内一流的!
梧桐翁郁,自然有凤来仪。如今,这里已成为莘莘学子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乐土,他们在这里放飞青春梦想、编织人生理想。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教育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一切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青蛙向往蓝天,一切都是空想。
“炼三度、修三心、过三关”活动是学校打造精英之师的桥梁和手段。在学校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中着重“有三心”,即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心,“把三关”,即权力关、利益关、作风关,“立三度”即看问题要有高度、抓工作要有力度、为人处事要有气度的“三三制”“锤炼”,这些举措成就了一支过硬的学校管理团队,形成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立三品、献三爱、创三优”活动,教师要立“三品”(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存“三爱”(对教育热爱、对同事友爱、对学生关爱)、创“三优”(师德师风优、服务意识优、教学质量优),这是强师之基,更是强师之魂。通过举行班主任“班情熟知”和教职工“学情熟知”系列大赛,使“三三”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教师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邓建华老师,2012年9月从县二中考入职中任教,初来乍到摸不着锅灶,第一周周末的那场“班情熟知比赛”结果让他有些难堪。痛定思痛,40多岁的他,硬是从县城温暖的小家中搬进了学生集体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进步,如今,他对班上34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成了名师;班级,成了优秀班集体。
“以前,我的电脑课上得呱呱叫。到职中,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远不如学生。”40多岁的石远君老师坦诚地说,“后来,我到长沙、深圳等知名软件公司学习。回校后,我经常与在软件园的学生交流,获得了更多的企业工作经验,掌握了更多的细节要求。”
近两年来,学校完成教科研课题研究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重点支持课题1项,完成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立项5个,其中青年专项2个,一般课题立项3个;教师参加“第12届湖南省教育软件大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7人,学校荣获第12届湖南省教育软件大赛全省中职组唯一最佳组织奖。
的确如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职教的老师,更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熟知企业,了解需求,才能立足职教领域,打下一片新天地,抒写一个新传奇。
构建“三品课堂”,打造一流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倡导教科研一体化教学,注重教科研与教学常规相结合,教科研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好课件、好案例、好课型“三好”评选为抓手,着力打造“三品课堂”(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新进教师公开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帮扶教师汇报课”、“专业带头人示范课”及“专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促教,以教提质。领导、教师随堂听课,既肯定上课效果的可取之处,又挑毛病“找茬”指出存在的不足,更思考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寻找变革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以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研究为载体进行专题研究,引导教师研究课堂、研究实训,探究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有效性。“抽象、深奥的理论,学生不感兴趣;形象、具体的操作,学生才学得进、学得精。”教导主任刘勇说,“在教育教学中,以教研改革为核心,淘汰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模式是推进现代教学的必由出路。”
网页设计,是一个市场非常看好的专业。开办之初,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2008年,学校组织精干教学力量历时三个月成功编写了《网页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教程,开发了符合本校、契合职教实际的校本教材,学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网页设计校本教材。教材一经面世就被省教育厅列为职校重点科研,进行全省推广使用。2009年4月,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上,网页设计专业的杨梅同学根据背景音乐,成功制作了精美的动画片,荣获一等奖。大家对这个来自湘西大山里的学生翘起了大拇指。这项荣誉,让那些多年来怀揣着梦想的泸溪职教人,挺直了脊梁,看到了希望。
源于网页教研的成功,学校更加坚定了走“科研兴校”之路,树立了“问题即课题,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健全机构,明确分工,完善制度,从专业组到学科组,从教研组到子课题组,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师师有特色,年年出成果”的良好氛围。
近三年来,完成国家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结合研究课题1项(课题成果动画片《盘瓠与辛女的传说》正在制作中)。自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