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产业能级大跃升的五年。以高端商贸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和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获评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百大名品、天洋风信子城、南翔城市广场、吾悦广场等商贸综合体相继开业运营,新增商业楼宇面积超70万平方米,鹏欣水游城即将全面竣工,万达写字楼进驻企业260余家。智能制造基地被列为全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7个,新增特色产业园区4个;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家、规上工业企业24家,初步形成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五年,是城乡品质大提升的五年。“一主两翼”发展框架逐步优化,完成全区单元控规全覆盖、城市设计全覆盖、村庄规划全覆盖。挂牌全市首家省级森林城区,新建游园12个、绿道17公里,新增、改造绿地274万平方米,绿地率由36%提升至44.3%,绿化覆盖率由36.8%提升至47.2%。新建升级农贸市场14个,提档改造花鸟市场等特色街区9个、背街小巷46条。老旧饮食群篾匠街管理模式被全省推广。在全市率先实现环卫保洁、市容秩序管理、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南部新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9条主次干道陆续通车,10个居民小区建成入住,集聚人口超8万人;新二中投入教学,新二院、新党校即将竣工,奥体中心成为全市新地标,并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
这五年,是改革活力大迸发的五年。积极推进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简政放权,高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市率先打造“马上办”体系,效率监督实现“互联网+”;率先实行“一网、一门、一次、一窗”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四经普”清查法人单位7146家,高居市辖区第一,较“三经普”增长220%;率先实施“村改居”,撤销村委会9个,设立新社区8个。累计建成国家级双创平台2家、省级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保持全市领先。
这五年,是民主法治大进步的五年。连续五年获评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区,荣获全国矛盾不上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维稳安保全省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信访维稳中心,率先贯通区、乡(街)、村(社区)三级视频巡查系统,率先对接中央综治数据。社区协商“六事”机制入选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中央政法委、国家民政部召开现场会推广协商经验。区法院获评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特邀调解组织,区检察院“精细案管”获评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品牌。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大改善的五年。累计民生支出46.6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1亿元,城乡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在全市率先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累计征收11921户,建成保障房1272套、安置房8596套,回迁安置17131户。提升改造老旧小区69个,改造任务全市最重,提前两年完成。基础教育普惠均衡发展,获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新建学校5所、改扩建6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1000个、幼儿园学位3300个;在全市率先实施信息化教学,摘获国家级素质教育成果奖1393项,全市领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全区现有各类医疗机构109家、医务人员755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22%、7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6个乡(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在全市率先设立区级军博馆、美术馆。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其中蕴含的经验更加难能可贵。五年来的生动实践启迪我们:
——勇争先,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始终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首善蚌山建设,全区总动员,上下一条心。用一往无前的锐气、一马当先的豪气,创造出蚌埠市前所未有的考核“八连优”,彰显着日益壮大的“蚌山实力”。
——抢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始终牢牢坚持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在城市大拆迁大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两个中心”“两个一号”战略等全市大事要事面前,全区上下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中心城区的升华与蝶变,印证着引以为傲的“蚌山经验”。
——抓落实,是加快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始终牢牢坚持实干为要,行胜于言。面对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产业转型等时代问卷,全区上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盯,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啃,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坚韧不拔的“蚌山力度”。
——惠民生,是加快发展的核心目标。我们始终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千方百计增强要素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区上下用辛勤汗水浇灌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首善路上散发着安居乐业的“蚌山温度”。
各位代表,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蚌山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建设首善蚌山,发展首善蚌山,来不得急功近利、虎头蛇尾,这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沟沟坎坎:创新发展动力还不够足,转型升级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要素制约日益趋紧,重大项目的发展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民生事业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不畏艰难,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区经过多年建设、多年积累,产业效益即将全面展现,迎来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爆发期。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我们深知,蚌山将面对更多困难与挑战;我们相信,蚌山也必将迎来更多机遇与辉煌。
《蚌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将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经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两大产业,逐步实现发展动力、发展模式“两个转变”,做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争当蚌埠建成“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新征程排头兵,勇当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生力军。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以上。
——创新驱动迈出新步伐。紧抓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改投资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0家以上,打造省级以上重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个以上,创建省级双创平台3家以上。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全面建设“三山两廊”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0%。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不断降低pM2.5浓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
——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主动融入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借助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提高招商效益,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累计利用市外资金600亿元以上。
——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意识,全面落细落实安全稳定各项要求,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信用体系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公共安全、社区服务等领域的管理和保障水平,加快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协同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投入。促进教育公平,争创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实现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全覆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健康蚌山建设,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作用,构建医疗卫生“一刻钟服务圈”。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中心站点实现社区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6.5张,更好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三、2021年政府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向未来,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历史的接力棒,更是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接过了一份必须做好的时代答卷。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更多市场和资源将在更广阔空间,实现良性互动、协同联系;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加快,发展要素将迎来新一轮流动和整合,倒逼区域内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争先进位;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成立,“绿色自贸、数字自贸”的特色定位,将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与自由贸易深度融合。国际、国内、区域三个层级、三个视角,都昭示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因循守旧只会错失发展,畏缩不前只会坐失良机,我们唯有以更大决心、更强勇气破藩篱、涉险滩,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开辟新阶段现代化首善蚌山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做好2021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1.扩大智造产业规模。围绕新型显示、电子信息、5G等产业,着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积极引进智能芯片、集成电路等领域优质企业、高精尖项目,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向系统总成、整机方向发展,提升效益转化水平。开工建设富创通红外触控模组、翔宇辉高分子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卓瑞源显示模组、诺菲纳米银等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