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湖北乡村教师熊彩宝似乎成了一棵“摇钱树”。
慕名的来者遍布全国。山东、湖南、深圳,甚至,还有人自称来自“瑞典”。
他们盯着熊彩宝手中的一支笔。
粗看起来,那支笔平平无奇——它有两个钢笔笔头,多的那个叠在普通笔头外面,笔尖外翘,写起字来能实现笔画的粗细变化,并可通过推钮实现伸缩。拔开笔帽,还有一圈吸满了香水的海绵。
这支笔是乡村青年熊彩宝的发明创造,拥有国家专利。
“熊老师,我们帮你发财。”
来人纷纷许下这样的承诺。
熊彩宝无比心动。接到获得专利证书电话的那一刻,熊彩宝一蹦三尺高的欣喜过后,两个想法冒了出来:可以卖钱了,可以讨老婆了。
那正是世纪之交。旧世纪的沉重和新世纪的憧憬对撞而成的时空旋涡,裹挟着人们滚滚向前。
在盖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证书上,这支笔有一个专属的编号:992452791。
熊彩宝因它受辱,因它受荣。
贫穷
湖北西北的秦巴山区腹地,堵河蜿蜒流淌。
熊彩宝的家乡十堰市竹山县沧浪乡,就坐落在堵河边上。
初中时,熊彩宝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和学习委员,成绩总排在前几名。1993年,19岁的熊彩宝考上了竹山中等师范学校,成为这个靠天吃饭的农村家庭的头等大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等师范学校的黄金年代。当年,竹山县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与中专学校一样,但对于家境贫寒、想早日参加工作的农村学生来说,中专意味着三年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可以直接转为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
“很吃香的。”熊彩宝说,“学校有3个师范生指标,我们班分到一个,最后给了我。”
村里几十户人家,大多数孩子连初中都没有读完,熊彩宝能一口气读到中专,全家人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父亲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但那一晚,全家人除了高兴,也在讨论一个现实问题——学费552元,家里连100元也拿不出。
第二天,父亲早早出门借钱,却在傍晚空手而归。
熊彩宝提议,这个学不上了。父亲的回答是,要读,卖房子也要读。
当年,比熊彩宝小5岁的弟弟刚上初中,也需要100多元学费,“我出去挣钱供哥读书。再说,哥已经考上了,要是我考不上呢?”那个暑假,弟弟与同乡一起前往河南安阳的矿上,打工。
贫穷,是熊彩宝青少年时期烙在身上的底色。
在校期间,熊彩宝渐渐意识到,中师能带来身份的改变,但并不能明显改善他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一个例证是,他的师兄师姐和同学毕业后大多转行,不再从事教师行业。
熊彩宝一心想早点毕业,以挣钱减轻父母的负担。因此,上学之余,他更多的是想如何发家致富。
1994年,中师读到二年级,熊彩宝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一双气功鞋的专利竟然卖了25万元。
他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发明创造和专利。
他也第一次认识到专利的经济价值。
那一夜,熊彩宝失眠了。他躺在床上,反复想象,那到底是一双怎样的鞋,他想象它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他在想,怎样才能申请专利。
这个夜晚,专利这颗种子,种在了熊彩宝心里。
从这个夜晚开始,他的个人所求逐渐与现实激烈冲撞,此后的岁月里,他不得不常常在困顿中寻求自己的安身之道。
被侮辱的感觉
1996年,熊彩宝毕业,分配回乡,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一次,乡镇邮递员到学校征订报刊杂志,熊彩宝在目录里发现一个惊喜——《中国专利报》。熊彩宝订了两年,开始从这份报纸了解国家政策和最新的专利消息,特别是在“专利公告”栏目上刊登出来的专利发明,给熊彩宝的启发最大。
一个将听装的饮料瓶内加一层隔板,使它可以装两种饮料的专利,让熊彩宝印象深刻,“这也是专利?”他还在上面看到了培养竹荪的方法、治疗风湿的祖传秘方的专利,“原来专利并不代表着高精尖,相反,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那时起,熊彩宝就在生活中刻意寻找着发明的灵感。
契机很快来临。县教育局倡导教师钢笔、毛笔、粉笔“三笔字”基本功训练。有老师抱怨说,钢笔写出来的字没有粗细变化,要是能有变化,字就漂亮多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晚,熊彩宝开始思索这支笔如何做。
他买来一支钢笔,把笔头磨小磨细,在上面叠上一个掰弯的钢笔笔头,作为书法笔。怎么实现伸缩?没有胶水,他就把铁片烧红,将推拉装置焊在钢笔外面。包括散发香味的海绵,都是慢慢才加上去的。
经过几个月反复改进,看着那支笔,熊彩宝终于满意了。他把笔握在手里,反复试用,写得很流畅,一个新的发明就此问世。
熊彩宝知道,专利需要保密,因此没有跟任何人提起钢笔的事。他把钢笔珍藏在裤兜里,每到晚上,才偷偷拿出笔,练几个字,在心里感叹“确实好用”。
他拨打114查询十堰市申请专利技术的服务机构,找到工作人员,询问得知,申请专利需要1000多元。直到1998年暑假,调到沧浪中学一年多的熊彩宝也仅攒了一部分钱,但他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趟“寻宝之旅”。他坐船顺流而下5个小时,再坐一个小时车,来到这家服务机构。1200元的专利代理费,相当于熊彩宝半年的工资。旁边一位工作人员看不过去,帮熊彩宝砍价:“一位老师跑了几百里路,给便宜点。”最终的报价是800元。熊彩宝毫不迟疑做了决定——交钱。钱没有带够,熊彩宝又攒了几个月,分几次付清。
1999年,熊彩宝接到对方的电话:“你的专利证书来了。”
多年后回忆这一幕,熊彩宝已记不得当时的天气,也记不得自己在做什么事。他能记住的,就是两个想法:可以卖钱了,可以讨老婆了。
那个时候,他感觉人生画卷终于可以徐徐展开。
他不知道,199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13.4万件,其中10万件获得授权,而这10万件里,和他一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是5.6万件。
他还不知道,那些年,中国的非职务专利转化率徘徊在3%左右的低水平,同一时期的日本,这一数据是30%。
他更不知道,有人比他更惦记如何借助他手中的专利变现。
与专利证书一起陆续涌来的,是来自很多地方的参展邀请和企业购买专利技术的信件。前者要自费几千元,熊彩宝没有考虑。后者被熊彩宝一封封收集起来,几年下来累计几十封。
愉悦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很久。
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在信中说想要购买专利技术,出价60万,但需要花6800元做无形资产评估,评估的钱双方各出一半。
待到熊彩宝钱出了,评估报告也拿到了,对方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
2000年暑假,湖南岳阳一家公司想购买熊彩宝的专利,邀请熊彩宝先参观公司,再做决定。于是熊彩宝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火车。火车上站了十几个小时后,他被对方公司4人带到小餐馆吃晚饭。餐桌上气氛融洽,他们约定明天一早去参观工厂的生产线。熊彩宝觉得挺像那么回事的,交2000元保证金的时候毫不起疑。
第二天起床后,对方的电话打不通了。
2003年,大龄青年熊彩宝结了婚。一家瑞典公司来信说想要购买专利,但要翻译成瑞典文,翻译费1200元。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试一试,“就当是最后一根稻草”。
结果可想而知。
至此,熊彩宝已经前后投入2万多元,妻子抱怨他败家。在报纸上,熊彩宝看到介绍中国非职务专利的转化率只有3%的文章,“尤其对于信息闭塞的地方更是如此。”熊彩宝这下彻底断了专利变现的念想。多年积累的怨气一下爆发,他撕毁了那几十封信。
这段急于致富而不得的经历熊彩宝不愿提起,也很少向人诉说,至今回想起来,他依然情绪激动,音量陡然提高:“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
句子突然刹住,随后是短暂空白。
带着学生搞专利
熊彩宝的专利梦远去了,但随着竹山县和十堰市相继出台国家专利可获中考加分的政策,他未完的梦想重新被拉回,与学生的发明作品层层叠叠垒在了一起。
2004年,竹山县出台文件,对中小学生免收专利申请费用,并享受中考加5分的政策。2005年,十堰市也出台政策,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中考可获得10分加分。
此前,竹山县从未有学生获得过国家专利。对这个被堵河三面包住的山区小城来说,国家专利是太过遥远的事情。
十年前,那双想象中的气功鞋曾给熊彩宝打开致富之窗,这次,专利再次跳入眼中,他想,说不定能给学生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改善学生的家境。而中考加分,也能让山区孩子有更多上高中的机会。
发明创造没有系统的理论,熊彩宝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告诉学生。有时是在原有物体上附加其他功能,有时是将现有缺点稍作改进。他特别强调,要从生活细节中寻找灵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最初几年,熊彩宝一直闷声做事,学校老师和校长并不知道他在辅导学生申请国家专利。他只在自己当班主任的班级来做。每周五放学,他会提醒班里的学生回家多做家务,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周日返校再把做出来的东西带来。
2006年,第一届学生临近中考,当年,熊彩宝全班28个学生有13人获得了国家专利。熊彩宝把学生的专利证书送到县教育局,没有任何人有心理准备,用熊彩宝自己的话说,全县城都震惊了。
这种刺激带来的兴奋感并没有持久,聚光灯很快散去,并没有形成长久效应。熊彩宝说,直到2015年,竹山县以专利获得中考加分,一直是他班上独享的政策。
相对于他对自己的冲动,面对学生,熊彩宝务实很多。他只带初一的学生搞发明。这自有道理。学生初一搞发明,然后开始申请,流程要走一年。等升上初二或初三,专利批下来了,也不影响学习备考,刚刚好。
遇见熊彩宝之前,任俊和王萍都对国家专利一无所知。初一的时候,两人都在熊彩宝的指导下做了专利申请。等到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信,已经是初三下半学期。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熊彩宝手里拿着一沓白色信封走进教室,点到名字的同学依次上台领取信封。任俊和王萍各收到两封。任俊心里乐坏了,“原来我也可以发明一些东西。”此前,专利申请书递交上去一年没有动静,他还以为黄了。
那天,班上14名同学都收到了信。凭借专利加的10分,王萍
文章来源于:http://zhongkao.ljyz.com.cn 中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