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说现在,国家的扶贫力度这么大,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的发展建设高度重视,这也需要过程。但前提是乡村教育的振兴,也是最根本的振兴。
“村里最贫困的人家,是什么情况?”
“最贫困的有8户。沈云太家最难。”彭进宜说,“2012年,沈云太的儿子患病不幸去世。留下5个孩子,最小的是一对双胞胎女儿,还不到一岁。因看病家里欠下许多债务。也许是儿媳看不到指望,熬不下去了,带着最小的女儿说是回娘家,结果,一去不回,至今下落不明。托人到处打听也没音讯。沈云太和老伴年过七旬,带着四个未没成年的孩子生活。最小的孙女刚满5岁,有时还哭着喊着找娘,找娘……如果当时有现在的扶贫政策,她娘也不会狠着心撇下孩子就走啊!”
说到这儿,彭进宜哽咽了,夹到嘴里的一块鸡肉,怎么也咽不下去。他深深地埋下头去,轻轻地吐在了地上。
大家都放下了筷子。
“唉!”沈云龙叹口气说,“一家老小六口相依为命。前几天,我和仁菊给他家送了一袋大米,要过年了噶。那日子过得……
沈云龙说到这儿,眼圈也红了。屋里一阵沉默。
“民政部门给过救济。”镇政府的同志说。
“来来来。吃菜。”沈云龙又招呼大家。让沈仁菊给大家斟酒。
“现在有扶贫了么。好政策会越来越多的。一切都在改变。都会好起来噶。”镇政府的同志说着举起杯子,“来来来,我敬一个。”
大家慢慢地端起杯子,沾了一下,都没喝下去……
5.天使折翼
晚上,和沈仁菊同宿他家的那间土坯草房里。这是他单独住的小屋,墙壁上贴着一张张他在学校里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墙面留下的“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字迹依稀可见。墙角堆满了一摞摞他用过的教材、辅导书和复习资料,那是沈仁菊从阿泥卡一路迈向清华园的一层层台阶。小土屋里洋溢着激人奋进的气场。
床上多加了一条新毯子,被窝挺温和,但头痛欲裂,难以入眠,意识到是高原反应。点开手机功能测试一下,这里海拔2300多米。无奈,便与小沈聊起天来。
“没考虑在清华谈个朋友,在北京安个家吗?”
“到了清华以后,在北京找一个女朋友、安个家,也许这是一步登天的捷径。这个也不是说没有考虑过。”沈仁菊坦诚地说,“但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另一半是难得的,我是看重的人。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还是相互的理解、相互的认同。跟两学们在一起,也不是说不认同,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对我能够特别理解的人。在学校,相互好感的女孩是有的,但是交流起来能够非常理解的还是很难得的。古代讲门当户对,这虽然是老观念,但是,也有一定道理。我们找女朋友,很大程度上都是希望能够相互理解,生活成长的背景不同,就很难做到。”
“在清华没谈过女朋友吗?”
“在清华大学里谈恋爱的并不多,并不像人们说的,大学学生都在谈恋爱。也许是清华的学生内心里都有自己的清高吧,很少看到同学之间有互相追求的。大家都在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这好像是清华的一种风尚。”
沈仁菊认为,一个人一生,考学、婚姻、就业,就这三大步,要是一步跳到更高的台阶上,生活层次、生活环境恐怕是另外一片天地。“能不能走到一起,这就是个缘分了。”
“考大学时,我有个女朋友。”沈仁菊叹了口气说:“这个女孩是的初中同学,也很优秀。我们俩在中学一直保持在前三名。她家也是老店镇的因为她父亲矿难去世,影响了她的学习。后来,她去了巧家第二中学,按她的成绩去昭阳区第一中学也是没问题的。但她家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因为她成绩好,去巧家二中,学费和生活费就可以减免,还可带上她一个弟弟。当时我们彼此有好感,是很要好的同学,但是我们那时候也没有谈论这个事情。高中毕业时我们挑明了这个关系,走在了一起。
“遗憾地是,她没有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我很为她惋惜,又无能为力。还是贫困造成的。后来我们再处相,都感因为文化程度的差异拉大,彼此对生活的理解差别也越来越大。她希望我将来回家创业,平平安安地过生活。但是,我已经考上清华,还是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回到农村显然不现实。她也觉得走不到一块了,就提出分手了。”
说到这儿,沈仁菊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和隐痛。他说:“通过她的遭遇,我对这些贫困学生特别同情。特别像单亲困难家庭的学生,尽管自身很优秀,却因为贫困考不上学。她是很聪明很懂事的女孩子,小学毕业时成绩比我还好。如果像现在一样,有扶贫政策支持她,她的命运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城市里就不会是这种结局。至今想起来,我很为她惋惜。可那个时候,贫困像甩不掉的苍蝇追逐着我们,甚至像恶魔一样折断了她的梦想之翼,谁都无能为力啊!”
沈仁菊又感叹道:“现在,全国要实现脱贫,这是我们贫困地区孩子们彻底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
6.相互拉一把
沈仁菊上了清华就想着如何回报家乡,为家乡人做点什么。他一直记着本家叔叔嘱咐他的那“三句话”。
第一年放寒假,他就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办了一个高考辅导班。
沈仁菊是巧家县第一个清华生,也引起了一个小轰动;电视台采访过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家长或者学生通过关系向他讨教学习方法或者有什么秘诀,希望寒假期间能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
沈仁菊受到启发。他联系到北大的裴道勇、东北大学的易科航等几个要好的昭通一中同学,决定利用寒假在巧家县城办一个高考辅导班,作为一次扶贫行动,向家乡的学弟学妺们伸出援助之手,托起每一个梦想。
裴道勇家是老店镇大火地的,比沈仁菊高一级;易科航与他同届,家是昭通市永善县的。他们怀着回报家乡的心愿,举办了一个“群英荟”高考辅导班。
“当时,补课班这种形式在昭通范围内有比较普遍。每年寒假针对考生和高二的补习班比较多,社会有这个需求。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这种方式。”回想当时办班的情景,沈仁菊说,“但是,大多补习班都是老师办的,像我们在校大学生办班还没有过。”
“效果怎样?”
“我们认为,我们办班有自己的优势。好处就是我们从这个地方考出来的,不仅能现身说法,给同学们指导,还能从精神上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应该说,比老师办班更有说服力。我们打算做好这个品牌,以后年年做下去。可是,我们没有成功。”
沈仁菊又说:“我们的‘群英荟’初衷不是想赚钱,是想从公益出发,为家乡做点事。都是贫困生,尽量少收钱;如果有赞助的就不收钱。目的就是相互拉一把。”
后来发现需要资金太大,做不下去了。主要是房租、印刷资料、食宿等等,成本太高,他们几个人扛不住。“群英荟”就没再办。
他们的“群英荟”却也收获了意外的效果。参过“群英荟”辅导班的周慧,考取了云南大学。正上大三的她回忆说:“成绩上不去,心里很着急。听说有个‘群英荟’就来了。发现辅导班的学习氛围不像学校里那样严肃,而是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沈仁菊、裴道勇、易科航他们都很幽默,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开心,每天在一起都是笑着过来的。他们本身就是榜样,从他们身上找到自信。有时候,学习不单纯是方法的问题,也是心理的问题,自信很重要。”
周慧还说,他们非常热心,不管你有什么困惑和问题,只要你给他说,他都会给你帮助。
辅导班办了一个多月就结束了,遇到问题,他们通过QQ随时交流,相互鼓劲,传递信心和力量:
——除了通过读书改变我们的命运,此外,我们还有什么途径?努力吧!我们一起。读书是世上回报最高的投入,也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
——是的。知识和书籍,是人类最昂贵的宝藏,那是集合了世上无数最牛大脑倾尽才华攒下的。而你此刻,就站在这宝藏里,只要肯付出辛苦,就能将其据为己有。
——你如果真聪明,就一定会知道这笔买卖太划算。就算千辛万苦,也该应该把这里宝贝尽量多地握在手中,骄傲地带走。这些宝贝会无数倍地提升你的价值。有了它们,你就有了千军万马的能量,因为有无数牛人在背后悄悄给力。
——当你拿到了通往世间美好的门票时,你就会发现,你曾为读书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得到了巨额报偿。多多加油吧!虽然现在很累,但将来朵朵花开,一定会很美。
……
正是这些听来颇为励志的妙语,为那些寒门学子托起了梦想。在相互激励中,不少同学迈进了大学校园。
“从阿泥卡到清华园有什么感受?”
沈仁菊说:“一切都感到新鲜,感到惊讶。但有好多东西并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华丽。”
他说,当他走进清华大学的校门,立刻被镇住了。这种镇住不是高楼大厦的吸引,不是雄威建筑震撼。清华园没有那种张扬、显摆的气势,而处处释放着一种低调、内敛、谦谨的气质,让他顿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随着对清华大学的认知,沈仁菊对清华越来越充满着敬意。感觉清华大学不是那种外显的,要通过一道门、一个建筑或某种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比如,“二校门”是一座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的建筑,上刻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看上去古典优雅,也很简单,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包括像王国维的纪念碑、楼亭等一些标志建筑,看上去很质朴、陈旧的样子,并不张扬、奢华,但是,特别有文化底蕴感。
“还有,我接触的一些教授,感觉他们外表特别俭朴,但他们的思想层面的东西却深刻,让人特别敬佩。”沈仁菊说,“也许你随便在大学校园里走走,说不定就能遇上一位老教授,就是一位大学问家。也许你并不知道他是谁,没准儿跟他聊聊你就能获益颇丰。人家这种大学问家都这么低调,都这么内敛,我作为一名学生实在没什么了不起。当初,觉得自己考上了清华,内心有点优越感、小得意,后来想想,实在算不了什么。”
大学期间的沈仁菊,经常利用寒暑假做兼职,一方面可以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以积累社会实践。沈仁菊毕业后,选择了就业。
“为什么不考研,继续读书?”
“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先上班,让家里尽快摆脱贫困状况。父母年纪大了,不想让他们再受累了。”他表示,他会边工作边学习,将来有机会再继续深造。国家培养出一个清华学子并不容易,如果有更大的平台,可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一些。
沈仁菊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可以多元化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收入,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这个价值并不是简单地以收入多少来评判的。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人,突然有了很多钱就会把持不住自己。有的人虽然出身贫苦,对财富的追求却停不下来,结果误入歧途。欲望会让人迷失方向的。”
“将来会不会把父母接出去,离开阿泥卡老家?”
沈仁菊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我虽然考学出来了,我觉得我的根是在这里的。我每次回家来走一走我以前上学的那条路还是很感动的。乡愁充满了太多的回忆。我想把父母接出去,父母说,在外不习惯,还是在家。我一时肯定回不了家,也许年纪大了,我还是要落叶归根的……
说着说着小沈睡着了。
7.迷幻之夜
已是后半夜,高原反应愈重,还是睡不着。
慢慢起身走出院坝。夜空满天星斗,一轮皎月,晶亮晶亮。天上而时游荡着薄云,像群峰呼吸呼出的热汽,氤氲飘霰,转眼不知去向。远山影影绰绰,大地寂静,像一个无声的世界;又是极净,像修行者的灵魂。
坝院里突然传出一声“咕噜”,是那头老牛在嗦嗦反刍。
这样的夜,早已是城市生活里的奢侈。很想多坐一会,夜风凛冽,直往骨头缝里钻,只好回屋躺下,强迫自己入眠。
……
脑袋涨痛,迷迷懵懵,神经一直是醒着的。鸡叫第一遍,看了一下手机,是4点一刻。
听小沈说,这里养的鸡都是野生野长的,不用喂食。老百姓把公鸡阉割了,这样能多长几斤肉;每家留一只,用来繁殖。小沈家有一只母鸡带着一群雏鸡,有七八只,灰色的,在院子里啁啾觅食。小沈说是前几天母鸡领回来的。山